碳酸锂价格跌破50万元大关 消费者买车能更便宜吗?******
中新网1月16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 受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近日,一向坚挺的碳酸锂价格跌破每吨50万元关口。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降价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何种影响?谁又将从其价格下跌中获益?
资料图:碳酸锂。 盐湖集团供图碳酸锂“身价”近期跌幅超两成
据上海有色网报价显示,16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每吨47.65万元,价格较2022年11月上旬的最高点跌幅超过两成。
回顾价格走势,碳酸锂曾在两年左右的时间身价上涨超十倍。
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每吨5万元左右,2022年底则涨至每吨近60万元。进入2023年,价格回调,跌破每吨50万元关口。
作为锂电的消耗大户,新能源汽车持续影响着碳酸锂的供需关系,在其价格变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同比增长148.5%;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同比增长90.7%。
在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碳酸锂价格变动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此前,上游材料开发赶不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涨势明显。近期,随着国际市场产能快速提升,碳酸锂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碳酸锂供需格局或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碳酸锂价格下调还未结束,2023年碳酸锂价格将回归到更合理区间。
“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经在期货端降到(每吨)40万元以下。”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碳酸锂价格未来将回归到每吨20万元左右的价格,甚至更低。
国泰君安近期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研报指出,2023年,锂电产业链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进一步加剧竞争。“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程度产能释放,如果新增产能大幅超过行业需求,则可能带来产业链产能过剩,从而影响竞争格局和盈利水平。”
资料图:汽车运输。王以照 摄买新能源汽车会否更便宜?专家:降价是长期趋势
碳酸锂价格下跌,买新能源汽车会不会更便宜?
崔东树认为,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下降、制造规模化以及产业创新等因素,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
据他分析,新能源汽车价格下跌或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新能源补贴退出有利于企业聚焦市场,有利于降低市场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上游矿产投资带来的供给充足,碳酸锂价格回归中低位有利于整车价格的合理回归。
中新财经注意到,近期,有车企选择以降低终端价格的方式抢占市场。
2023年伊始,特斯拉车型降价的消息就引发广泛关注。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两款国产车型已降至历史最低价。
当地时间12日,特斯拉美国官网也下调了所有车型的价格。其中,Model 3基础版降价3000美元至43990美元,降幅为6%;Model S基础版降价1万美元至94990美元,降幅为10%;Model X基础版降价1.1万美元,降幅为9%。降幅最大的是基础版Model Y,降价1.3万美元至52990美元,降幅为20%。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提到,特斯拉降价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需求端有望得到有效释放。其中,中国和美国市场将贡献主要增量,预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4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达880万辆以上销量水平。
山西晋中的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资料图) 张云 摄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3年,碳酸锂价格若能回归到合理区间,谁将从中受益?
首先,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消费者有望享受到更多优惠。
其次,碳酸锂降价将为产业中下游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碳酸锂价格回归,储能、整车厂、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有望加速发展,产业格局将更加健康。
崔东树表示,未来几个月的电池成本必然明显下降,这对改善整车企业盈利带来很大的利好。“前期大量的电池投资,加之上游预期的调低,有利于降低资源价格。”
最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
崔东树认为,欧美、日韩等企业的品牌优势虽然明显,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竞争力已经凸显,低成本的价格竞争必然是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脱离原来的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中国力量在汽车零部件体系将日益强大。”(完)
中国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债,持仓再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澎湃新闻记者 陈佩珍 美东时间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2022年11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11月,日本和中国(大陆)为美国国债的前两大“债主”。2022年11月,日本结束自2022年7月开始的减持美国国债步伐,当月增持178亿美元至1.0822万亿美元。中国则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当月减持78亿美元至8700亿美元,持仓规模为2010年6月以来新低。 2022年,美联储的大幅度加息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在2022年底,日本央行突然的“鹰派”转向,让市场猜测其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 从对美债的持有量来看,日本在“奇袭”市场前的一个月,即2022年11月,对美债转为小幅增持,而在2022年10月,日本对美债的减持幅度环比收窄,在2022年9月,日本对美债一度大幅减持796亿美元。 一般来说,当美债收益率处于上行阶段,投资者会倾向于减持美债资产以降低资产损失,当美债收益率下行时再增持。在2022年11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10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进入总体下行趋势阶段,此前因为美联储较为“鹰派”加息曾一路高涨。 当时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0月CPI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前值为8.2%。 从中国大陆来看,去年5月,中国所持美债环比减少226亿美元至9808亿美元,为2010年5月以来首次持仓不足1万亿美元。在2022年7月、8月小幅增持后,9月、10月、11月,中国均在减持美债。 从全年来看,2022年年初,日本和中国所持美债分别为1.3031万亿美元、1.0601万亿美元;截止到2022年11月,日本和中国所持美债分别较年初降低2209亿美元和1901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在官网披露的11月国际资本数据内容显示,11月份外国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买入额为2131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净流入为2127亿美元,外国官方净流入为4亿美元。 11月,外国居民增持了长期美国证券,净买入1406亿美元。外国私人投资者净买入1528亿美元,而外国官方机构净卖出122亿美元。美国居民减少了长期外国证券的持有量,净抛售了309亿美元。 若将国际长期证券和美国长期证券均考虑在内,外国对长期证券的净买入为1715亿美元。在计入调整因素后,比如对未记录的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向外国投资者支付的本金的估计,11月份外国净购买入估计为1652亿美元。 外国居民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了47亿美元。外国居民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短期美国证券和其他托管负债减少了10亿美元。银行对外国居民以美元计价的净负债增加了49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下一次将发布2022年12月的财政部国际资本(TIC)数据,定于2023年2月15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