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前行,感谢有你!回眸2022“光明网安”这一年******
铜壶刻漏,时光流转。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网信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过去一年里,光明网作为一家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持续关注互联网及网络安全领域,不仅开设了“网络安全频道”,还积极联动业界、加强沟通,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发起并主承办了多项品牌活动、重点项目,与大家携手共建“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
在2022年倒计时之际我们回眸过去一年,盘点2022“光明网安”这一年。2023年即将到来,如果您对网络安全频道未来发展规划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告诉我们;有哪些创新发展方向思路,也请多多指教。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将在您的支持与关注下,不断演绎新的精彩。
1、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上线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动光明网在网信领域宣传报道工作出新出彩,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光明网于2022年1月28日上线了网络安全频道。
光明网首页导航栏设置网络安全频道入口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
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宗旨,下设要闻、物联网、数据安全、云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前沿、安全科普、对话访谈、评论观察等节点板块,依托光明网在网信领域积累沉淀形成的内容优势与前沿视角,为网络安全行业产业政策、前沿技术动态的宣传引导构筑新媒体平台。
2、网络安全科普工作站
为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在2022年1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网络空间威胁对抗与防御技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安天网络安全冬训营期间,光明网联合网信领域头部企业安天科技启动网络安全科普工作站,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携手打造网民获取网络安全知识的新平台。
启动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理事长、安天集团创始人肖新光(左一),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左二)为网络安全科普工作站揭牌
在过去一年里,网络安全科普工作站聚焦SDK乱象、网络病毒等话题,推出20余组长图、动画等新媒体科普产品;针对安天移动《安全发布的移动互联网风险应用白皮书》,推出“万万没想到!App花样套路大解密”系列,深度解读行业乱象和应对之法,在业界引发热烈反响。
3、网络安全科普专区——“网络安全e点通”专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的指示精神,彰显网络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责任,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科普工作长效深化,2022年上半年,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特别开设“网络安全e点通”品牌科普专栏。选题内容更加注重知识性、教育性,集纳相关文图、视频、长图、动画等科普类新媒体作品。在过去一年里,网络安全频道与360集团、安天科技、安恒信息、知道创宇、亚信安全、微步在线、华云安等十余家网信企业联动,围绕行业及社会热点话题推出系列动漫、动画、长图等新媒体科普产品。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网络安全e点通”专栏
4、”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新媒体产品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光明网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机构,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做好新媒体端网络安全科普,联合推出系列动画、视频、海报等新媒体产品。
5、《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线上座谈会
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部法律实施五周年之际,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光明网等共同举办的《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于2022年5月31日在线上举行。期间,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王秀军,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等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从业者,深入剖析了新发展阶段网络空间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中推进网络空间安全法治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路径。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区回顾五周年座谈会精彩观点
6、“《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主题征稿活动
为充分展现《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网络安全领域发展成果,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言发声,光明网联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自2022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开展“《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征稿活动,面向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网信企业及广大网民征集优秀作品。期间,多位专家学者、一线从业人员以及全国各地网信部门积极踊跃投稿,稿件类型涉及热点观察、经验梳理、基层实践等多个方面,共计100余篇,部分优秀作品在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刊发。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区回顾征稿刊登汇编
7、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光明网、北京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天津市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于2022年6月1日在线上举行。来自行业协会、各大高校、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代表百余人参会。期间,与会嘉宾讨论了主办单位起草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倡议(征求意见稿)》。与会嘉宾表示,要加强法律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通过综合施治,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区回顾研讨会精彩观点
8、2022人工智能为儿童典型案例展播
以“踔厉奋发谱新篇 E路护苗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于2022年6月20日在北京举办。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井顿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等出席。研讨会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委会承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光明网等联合协办。
研讨会期间,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传媒大学、光明网共同启动“2022·人工智能为儿童典型案例展播”专题活动,旨在通过入选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助力儿童成长的创新经验和优秀做法。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区观看精彩案例展示
9、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
2022年7月2日,以“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在杭州、北京同步召开,设置开幕式及全体大会、两场主论坛、八场平行论坛以及两场网络安全展。自2012年以来,西湖论剑始终以全球之视野,观时代之发展,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声。历经十年,西湖论剑已成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金名片。光明网作为本届大会战略媒体支持单位,为大会做好多方位、各角度、全媒体的配套宣传方案,大会前后共计输出页面专题、文图稿件、视频专访、动画长图、观点海报等100余篇/组,并在微博、抖音等移动端开设话题,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区回顾大会精彩内容
10、网络安全趋势论坛
在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期间,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中国网信》杂志、安恒信息、光明网承办,北京邮电大学、海南大学、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协办的“网络安全趋势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网络安全未来之路”为主题,旨在共同探讨网安发展趋势,提升全民网安意识和防护技能,携手构建未来安全可信的网络世界。期间,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夏学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所长张尼等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代表,交流探讨网络安全领域新热点、新技术和新挑战;在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围绕“探索2050,未来数字世界安全对话”主题展开分享。
11、网络安全未来十大趋势展望征集推选
过去的十年,是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的十年,也是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十年。立足过去十年网络安全领域辉煌成就及当前网络安全发展新趋势,为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6月7日至6月30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所指导,《中国网信》杂志融媒体中心、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主办,安恒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的“网络安全未来十大趋势展望”征集推选活动举行。
活动通过定向邀请网络安全学院、研究机构、网信企业以及公开申报等渠道广泛征集,并结合网民线上投票、专家意见最终形成十大趋势展望,为行业创新发展及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提供前瞻视角及借鉴参考。征集推选成果在“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期间重磅发布,并在《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官网、光明网发布相关解读。
“网络安全未来十大趋势展望”征集推选成果发布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网络安全未来十大趋势展望”征集推选页面
12、数字安全元宇宙公益展
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不断为全球发展带来深层的洗礼与革新,开创了全新的数字文明。然而,数字化也让新的安全威胁相伴而生。由于乡镇与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形态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尚存差距,造成了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巨大。在互联网安全大会(简称“ISC”)十周年之际,大会组委会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于2022年7月28日重磅开启首个数字安全元宇宙公益展。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安全峰会暨第十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360 集团等单位共同承办。本次公益展是ISC期间重要活动,通过让留守儿童与白帽黑客共绘的形式,全面呈现出数字安全的十年演变历程,也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码下打造出更具真实性、交互性、代入感的元宇宙观展体验,让更多人看到潜藏在数字化生活之中的安全威胁,助力弥合城乡数字安全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鸿沟。
13、数字安全建设关键词推选
伴随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化,逐渐塑造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数字文明。同时,高度的数字化也衍生出了新的威胁,让安全风险不断加剧。在互联网安全大会(简称“ISC”)十周年之际,ISC组委会携手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特邀9位安全领域权威专家,分别从战略、技术、行业、产业、生态、创新、市场、产品、定位等维度,提炼总结出针对数字安全建设的9大关键词——体系作战、看见威胁、互联互通、有法可依、扶助中小微、创新求变、战场“炬目”、千亿蓝海、数字化基座,为数字安全的未来发展作出有力注解,进一步助力中国数字化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回顾九大关键词具体内容
14、数字安全新视界专栏
当前,数字经济呈现网络化、融合化、共享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同时,其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安全风险已遍布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各个场景,网络安全逐渐“升级”为数字安全。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特别开设"数字安全新视界"品牌专栏,旨在联动业界机构、头部企业、行业精英,携手聚焦数字安全新趋势、新挑战,探寻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之下统筹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共同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数字安全新视界专栏页面
15、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专题分享会
近年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攻击威胁事件频发。持续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不断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落地实施意义重大。2022年8月,在《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由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六方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专题分享会在京举行。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推进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建言献策。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主题分享会专题页面
16、《探秘安全之“XIN”》——走进网络安全实验室新媒体科普特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提升公众网络安全意识,2022年8月,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联合推出《探秘安全之“XIN”》——走进网络安全实验室新媒体科普特辑,通过视频拍摄、移动直播、Plog图集等形式,以新媒体传播视角探秘鲜为大众知晓的网络安全实验室。
《探秘安全之“XIN”》系列节目以“探秘式”手法,生动有趣的科普语言,将晦涩的概念通俗化,将抽象的话题具象化,轻松活泼地展现国内安全实验室的网络攻防演练、毫秒级识破假人脸、远程破解网络诈骗、无人驾驶远程控车等场景背后的故事。节目推出以来,新华三攻防实验室、绿盟科技研究院等两家“实验室”已完成拍摄播出,并与多家实验室达成意向。2023年,该节目将作为网络安全频道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
扫描识别二维码,回顾往期节目——《【探秘安全之“XIN”(一)——走进新华三攻防实验室】他们是逆行者,也是溯源师!走近这群“网络安全大白”》
扫描识别二维码,回顾往期节目——《【探秘安全之“XIN”(二)——绿盟科技研究院】八星汇聚、各显其能,这个安全矩阵不一般》
17、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科普产品
2022年9月5日至11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统一开展,开幕式、博览会、分论坛等重要活动在安徽合肥举行。期间,光明网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系列会议长图、体验视频等新媒体产品;联合360集团、安恒信息、华云安等网信企业推出系列新媒体动画。
18、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
近年来,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联系不断紧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发起“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旨在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实施,推动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创新。2022年下半年,中国信通院与光明网联合开设专题页面,集纳、汇总、展示“数据安全共同体计划”精彩实践。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主题专栏页面
19、“网络强国·这十年”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网络安全战略、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防范等能力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基础更加坚实。为充分聚焦网信发展重要成果,展现网络强国战略发展成就,自2022年下半年起,光明网特别推出“网络强国这十年”品牌栏目。
该专栏以人物专访为主,邀请政产学研各领域代表做客访谈。截止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安天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潘宣辰;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知道创宇CTO&COO杨冀龙;绿盟科技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王延华;微步在线创始人、CEO薛锋;志翔科技总裁蒋天仪;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劲松;卡巴斯基大中华区总经理郑启良等业界精英相继做客该栏目,在回顾往昔、立足当下的同时,展望趋势、畅想未来发展。2023年,在“网络强国·这十年”专栏基础上,将升级为“网络强国·筑梦新篇”专栏,持续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下网络强国建设,以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主题专栏页面
监制:张宁 李政葳
撰文:刘昊 王一涵
视频:刘昊
设计:杜丹
出品: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
国际传播环境下短视频应用发展分析******
国际传播环境下短视频应用发展分析
——以“抖音”及其国际版“TikTok”为例
陈 昊 李凯旋
【提要】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能够满足受众表达的新媒体产品,以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端短视频平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的加持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跨越。平台通过构建中心化展示手段,满足了不同语境下受众对短视频产品的需求,政府机构、主流媒体、头部 KOL、MCN 机构等纷纷入驻,与粉丝充分建立粘性。国内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为其“破圈出海”,融入国际传播环境提供了契机。2017 年以来,TikTok(抖音国际版)已面向全球 154 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 75 种不同语言版本,目前全球用户高达 10 亿。然而,短视频在实现国际领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认同、经营方向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短视频 国际传播 TikTok 传播特点 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短视频传播的发展现状
1、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1)原创内容生产用户不断增长
近年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凭借其生动、趣味的特点,不断迎合用户阅读喜好,赢得国内用户追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做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73 亿,占网民整体规模 9.89 亿的 88.3%。到 2022 年抖音各版本在国内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越 6 亿,位居短视频行业头部。
国际方面,全球移动应用数据平台 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抖音及其海外版 TikTok 以将近 6700 万下载量,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其实,早在 2021 年 TikTok 的全球活跃用户就已经超越了 10 亿。
作为构建中心化展示平台的短视频应用,抖音以及 TikTok 网罗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头部KOL活跃在平台,极大的吸引了人气。与此同时,较低的创作门槛,简易方便的拍摄和剪辑模式,多样的应用插件,帮助用户迅速剪辑出优质短视频,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水平用户进行短视频创作的诉求。随着 UGC(用户生产内容)成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新主流群体,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念也逐步运用于短视频领域。
(2)专业内容生产主体不断探索
抖音以及海外版 TikTok 在内容创作上都采用了 UGC+PGC 的生产模式。如果说 UGC内容生产方式大大满足了受众通过短视频自我展示的心理,其 PGC(专业生产内容)生产模式也打破地域、文化、语言的壁垒,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快速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
在短视频日益占据用户生活的今天,专业内容生产主体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入驻短视频平台,这也使得短视频制作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多个专业媒体的标配。[1] 在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专业内容生产主体入驻抖音平台之初,也只是对其两微一端内容的平移和截取,但是由于短视频的时长限制和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其并不能展现原始内容的全貌,其传播效果并不乐观。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华盛顿邮报》也在不断探索内容生产的新方式。
抖音号“新闻联播”在 2019 年 7 月开始推出《主播说联播》栏目,联播结束后,主持人一改新闻联播中严肃的形象,用通俗接地气的语言评论热点新闻。《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具有相当资历的媒体,也利用 TikTok 账号放映自家新闻间的花絮内容。
传统媒体的不断探索,迅速在抖音平台吸引了上千万粉丝。有学者称,专业内容生产主体在短视频平台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2、传播内容不断创新
近年来,今日头条孵化的以创意短视频为主要推送内容的抖音及其海外版 TikTok,作为一款可以分享生活的社交类软件,为用户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玩法,它旨在帮助国内外大众用户表达自我,记录美好生活,并带动用户由记录生活向改变生活转变。
个人播主入驻抖音,通过对日常趣闻、成长点滴等内容进行短视频化的剪辑,实现传播美好生活的理念。抖音号“燃烧的陀螺仪”,以独特的摄影视角和富有节奏的细节特写,记录着一个乘务人员的航空生活和各地的风景,向用户传递着“只要用心,生活处处皆美好”的生活态度。在海外版 TikTok 上,网红海莉作为青少年,通过这样一个大流量的平台,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才艺,表现了快节奏时代的生活享受。
这些记录生活的短视频账号都拥有着几万至几百万的粉丝不等,每一条作品下面都有着活跃粉丝对其生活的点评和感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浏览量和点赞量背后,是粉丝们对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认同,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众多用户的生活观点和生活方式。
3、传播效果日益高效
1974 年大众传播学者卡茨曾经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以受众的立场,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的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抖音平台,也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对用户行为与喜好数据的抓取与分析,进而不断筛选和推送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使用户获得心理满足,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抖音及 TikTok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针对性推荐兴趣领域的内容,一方面节省了用户筛选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短视频平台的审视率和播放率。[2]。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更多关注“抗疫中的逆行者”,智能化的推送,让更多正能量的精神鼓舞着受众,在全社会形成了同心抗疫的氛围 , 在媒介的使用满足理论上智能化优点不可计数。TikTok 也利用大数据算法为根据用户的停留时间和喜好等,为用户喜爱的商品推送广告,以满足其消费需求。
二、短视频传播凸显的现存问题
1、产品水平参差不齐
(1)同质化内容导致审美疲劳
高质量的内容和翔实可靠的信息是短视频得以长远发展的必备基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丰富多样的短视频凭借着趣味性和冒险性赢得了用户的点赞和喜爱。门框之间粘上胶带、卧室门上放一盆水或者一桶面粉,来整蛊朋友和家人的短视频让网友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获得了无数网友的效仿,一时间打开抖音都是诸如此类的恶搞类内容。
得益于大量免费插件的应用,抖音和TikTok的右下角都出现了“拍同款”或者“同款音乐”的功能。用户可通过使用插件,拍摄同一背景、音乐甚至情节的短视频作品。流水化的制作手法产生大量同质化内容,不仅造成了公众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用户的审美疲劳。
在当下新媒体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种主流媒体在内的编辑、运营团队都再次提出了“内容为王”的发展策略,短视频平台的长远发展亦应如此。[3]
(2)庸俗内容加剧虚拟现实失衡
在第一章节中也论述到了短视频平台的进入门槛较低,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在抖音平台拥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发布各类信息,吸引其他用户的眼球。因此,短视频产品除出现大量同质化内容外,也出现部分庸俗内容,加剧了部分用户对于虚拟与现实社会的失衡感。
网红播主 “迷人的郭老师”凭借着疯癫的形象、夸张的动作和不靠谱的语言表达吸引了百万粉丝,创造出“郭言郭语”,将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谐音化、怪异化。这些庸俗设置打擦边球内容的出现,使短视频内容的质量呈现参差不齐的水平,对用户的行为有着负面诱导作用。2020 年 7 月巴基斯坦曾就“不道德及不雅内容”向 TikTok 平台发出整改令,而TikTok 仅一天后就遵照巴方要求删除了 370 余万条涉嫌违规的内容。
2、内容真实客观有待考量
(1)断章取义,造成伦理失范
由于短视频本身旨在迎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无法完全实现对短视频内容真实程度的把关,恶意传播、故意诋毁造成“网暴事件”“反转事件”等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以国内媒体报道为例,2020 年 7 月初,杭州一位女子取快递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恶意偷拍视频并造谣其出轨快递小哥,短视频快速传播,事件持续发酵,不明就里的短视频受众纷纷“吃瓜”,致使当事人无端遭受“网暴”。英国媒体《Dazed》刊文指责 TikTok 审核不利,称一条位于 TikTok# 新型冠状病毒 # 话题榜单前列的热门视频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眼睛传播的,戴口罩根本没有用”,这条靠截取部分在线文章,以断章取义之举来博取眼球的视频,还获得了 200 多万点赞。
因此,短视频媒介构建出的“超真实”情境使得用户对于社会事实真假难辨,无法在“技术图像”构建的社会中寻找对真实的诠释方法。
(2)内容简短,产品缺乏深度
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视频产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叙事逻辑。由于电视节目的时长远长于短视频,因此传统意义的视频产品,无论是民生新闻还是社会趣闻都强调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表达逻辑。比如国内以《老梁故事汇》为代表的社会趣闻类电视节目,为了让视频内容更加吸引受众,赢得用户喜爱,通常按照抛出问题、遇见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叙述逻辑。
抖音短视频产品由于有时长限制,需要将叙事的总时长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因此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抛出和前情的铺垫,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需求,只能单刀直入,直接讲述事件的核心矛盾或者事件结果,去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在故事的表达上完成深入讲解。TikTok 海外版同样是以 15 秒为时间临界点,除此之外Twitter 在 2012 年收购的 Vine,更是鼓励用户利用 6 秒钟拍摄并记录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抖音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造成注意力退化等问题。
3、形成不良用户体验
(1)信息泄露,干扰用户生活
如果用户想要在短视频平台畅所欲言地发表评论和发表短视频作品,抖音和 TikTok 等短视频平台首先会要求用户验证注册,然后便会征求用户访问相册、相机麦克风等设备的权限,一方面这的确会为更好地进行用户画像奠定基础,但是用户隐私内容的收集也使得用户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2)信息茧房,加剧知识鸿沟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由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概念。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的现象。第一章中,提到了抖音短视频通过智能化的推送极力满足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
智能化的推送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收集了用户喜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大数据在对用户喜好进行分析和筛选的同时也在极力进行用户的精准画像,根据用户画像为其推送内容,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短视频平台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桎梏于信息的茧房当中。
被包围在“茧房”之中的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越加了解,则对兴趣之外的内容鲜有接触,这也就造成了用户对于一个领域和另一个领域内容了解程度的两个极端。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来说,则加剧了两个群体认知的知识鸿沟,扩大了认识偏见。这也是造成群体极化和知识圈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短视频传播的发展趋势
1、更加贴近主流生活语态
(1)多元文化融合传播正能量
与抖音在中国国内的运营思路相似,TikTok 通过鼓励不同地区的网红、明星创作发布视频,这类人群大多作为当地的文化标签,其创作内容普遍优质,能吸引大量关联粉丝关注。通过头部 KOL 参与到主题内容创作工作中,发布励志、向上且符合当地文化内涵的内容。随着内容传播和认同感提升,更多优质播主加入,带有明显文化符号的优质内容被创作出来,符合正能量传播的短视频作品不断更新和传播。
TikTok 用户通过短视频互动平台搭建起海外中华文化的多元应用场景,多元文化在同一平台各类作品的交流中实现融合,带动了网络社交圈层的建构,大大提高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4]
(2)强化平台监管与自律
监管是平台有序运行的保障,自律是平台健康发展的支撑。尽管抖音短视频平台目前已经在不断扩大内容审核团队,但是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播主的自律性,已经充分调用广大抖音用户发挥“举报”功能。
相对于国内,2020 年以来 TikTok 在短时间内经受了诸多考验和打击,其中许多都和内容审核有关。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进步,抖音(TikTok)审核人员开展审核工作之前,自动化审核已借助预先设计的模型对内容进行更高级的分析。所有包含儿童色情、恐怖暴力等主题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将被自动截取,等待审核人员处理并下架内容。
在抖音(TikTok)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政府网络监管、平台技术把关、用户自律发布,根据国家网络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制定公约内容,保持短视频平台的健康发展。
2、持续深耕满足核心用户并保证信息真实
前文中已经论述,用户碎片化的需求,导致短视频只能在特定时间内表达重点信息甚至片面信息。因此,由于时长的限制也造成了信息的片面化和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在抖音等短视频未来趋势的发展方面,保证信息真实仍然是考验其社会效果的一个重大因素。[5]
3、培养人才专业化经营
与传统的电视视频媒体平台不同,短视频平台如果在策划、摄影、摄像、剪辑、后期包装、独立运营等各个方面都依靠强大的团队,势必在信息传播上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化工作交接上。
澎湃新闻在 2019 年 7 月开始策划“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视频记者或两人一组,或一人独立,在 3 周内完成了 36 条短视频的创作。其中,记者集策划、采访、录制、剪辑于一身,短时间内高效完成拍摄任务。
未来的短视频平台依然需要培养人才进行专业化经营,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使其“身兼数职”,在内容、模式、把关上都充分熟悉了解短视频的发展程序。
四、结语
短视频作为新型网络传播平台,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生活和商业等领域延伸,以求达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短视频行业本身存在的瓶颈也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日益显现:短视频行业经历着从短期获取流量的娱乐工具到满足不同类型受众表达、引导舆论导向等职能的专业化平台转变等。
本文以移动短视频平台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 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在发展趋势、用户体验和痛点分析等维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但在短视频平台不断进行内容监管、形式创新等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更需要政府法制建设向短视频平台倾斜,为短视频平台打造一片“净土”,做到短视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昊系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记者;李凯旋系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郑宁 . 视听语言在短视频领域的运用分析——以抖音平台为例 [J]. 中国有线电视 ,2020(12):1458-1460.
[2] 刘颖洁 . 智能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的传播模式研究 [J]. 记者摇篮 ,2020(12):58-59.
[3] 曾 静 . 媒 体 融 合 背 景 下 主 流 媒 体新闻短视频发展策略思考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1(23):1-2.
[4] 世界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N]. 乔继红 . 新华每日电讯,2022-01-03 (002).
[5] 赵娜 , 谭天 . 中国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J]. 视听界 ,2019(04):5-9.
国际传播界·2022年8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