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庞丽娟、杨小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实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教育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治本之策,发挥了“扶智”“扶志”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已步入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持续减贫,我们仍需铸牢减贫意识,进一步深化教育扶贫,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着力于人的培养
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通过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产生和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以促进个体层面人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目的。教育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教育在扶贫开发与脱贫攻坚中发挥根本性作用,是实施教育扶贫的内在逻辑起点。进一步说,教育扶贫的实质在于通过对人的培养,着力于对人的思想观念、意志品格、情感态度、视野思路、核心素养、职业技能、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的内在动机激发和外在行动赋能,使个体获得在现代社会求生存、助立足、谋发展的本领,有效摆脱贫困,进而从根本上消除群体化贫困和社会性贫困。这种精准扶贫的逻辑是对于面向社会全体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而言的,是基于有目的、有组织、有保障的学校教育形态所开展的教育赋能和基于此的教育扶贫与减贫。
运行机制上,教育扶贫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教育纳入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内容,保障儿童接受基本教育的需要和基本权利,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是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同时,以政府“兜底”的方式确保处境不利家庭不因教育支出负担而陷入贫困。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培训服务及相关资源的支持,助力各类对象面向劳动力市场“能就业”“就好业”或再就业与创业,由此助推个体和家庭有维持生活发展的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这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
正视发展性贫困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与其他扶贫开发举措一样,教育扶贫要“扶”得切实有效,就要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紧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按照发生、特征、形态、影响等不同维度,贫困存在多种理论上的分类。常见的有两组概念,一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二是生存性贫困与发展性贫困。贫困形成的过程与原因非常复杂,诸多因素以不同组合方式镶嵌于特定的经济社会结构,并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特定的制度安排而发生作用,导致区域、局部、群体或个体性贫困。
相对确定不变的、与物质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绝对贫困,可以参照特定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消除,而动态变化的相对贫困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的需求层次相关,属于发展性贫困,需要持续斗争且较难消灭。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制造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重大战略和政策实施,将推动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的深度变革。我们要高度警惕可能不断发生的传统产业行业群体被甩出性失业、新标准下经济层面的生存性贫困,特别是社会个体由于阶段性适应能力不足而制约发展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层面的发展性贫困等。
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趋势来看,较长时期存在特定标准、形态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论是对扶贫开发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还是应对新的挑战与改革发展任务,新一阶段的扶贫开发都要对继发、再生的发展性贫困予以高度重视。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颁发,强调“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教育扶贫要服务于持久地解决相对贫困和发展性贫困,服务和贡献于国家新的扶贫开发和持续减贫,为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深化教育的根本性作用
新时代,深化教育在持续减贫中的根本性作用,坚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立足区域协调发展、立足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有效脱贫、长效扶贫和引导致富。
一是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人力资本的精准与深度开发。着重于紧密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精准发力,促进人力资本持续、深度开发,贫困人口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势,对接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二是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有效激活个体内在动力,助力形成贫困人口脱贫和致富的永续机制。三是立足推进区域发展,助力经济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以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实现全国总体一盘棋、各地差异化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四是立足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以推动个体就业、创业能力的形成,促进扩大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低收入者增收,发挥教育扶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对于教育本身,无论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还是一种基本公共服务,都须上升为国家事业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的持续发展,如此才能有效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功能。深化教育扶贫,服务持续减贫,要牢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合力加快推进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从而系统、深刻地提升教育体系服务持续减贫的能力。
具体而言,学前教育阶段,要强调普惠发展,实施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多样态普惠性资源供给,有针对性地对扶贫开发对象实施保障性婴幼儿照护机制,通过促进解放劳动力、释放生产力,进一步阻止贫困的发生。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除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强化补短板、提供有质量的免费教育服务之外,还要基于有效的依法监督形成一套扶贫开发的劳动力成本补偿办法,消除和防范由家庭收入压力引致的辍学问题,为阻断贫困的滋生和代际传递提供激励机制保障。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经济补助,防范出现“因教致贫”现象。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发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以服务与提升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就业能力为重点,瞄准以进城务工人员及数以千万计的随迁子女、城镇户籍人口中就业竞争力较弱的群体和农村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家庭等四大类人群中现有或潜在劳动力人口,准确有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扶贫减贫。
有序恢复出境游:东南亚“摩拳擦掌”,海南旅游如何“接招”******
过去很长时间内,因地理、气候环境相似,海南与东南亚旅游市场“互为对手”。
1月8日起,出入境新政正式实施,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优化,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多项政策发布,也宣告着海南旅游的“老对手”——东南亚或许就要回来了。眼下,海南旅游正值旺季,泰国等地已摩拳擦掌期待中国游客的到来。面对东南亚乃至全球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海南准备好了吗?
海南旅游热度高涨,元旦假期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作为第一批“阳康”的北京市民,小李在去年12月20日开始了海南环岛自驾露营。从北京到海南将近3000公里的路程,小李一家不紧不慢边走边玩,逛了岳阳,宿过漓江,花了六天终于“上岛”。
12月31日跨年夜,小李扎好帐篷,开了直播给亲朋好友欣赏海花岛的跨年烟花。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水天相连,入眼皆是新年的绚烂。1月9日,小李更是提前赶到文昌,调查了好几片海滩后终于选定位置,亲眼见证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将卫星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
“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小李这样形容自己的旅途。
和小李一样奔赴海南的游客还有很多。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消息,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0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3亿元。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5.19万人次,其中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4.84万人次。
2023年元旦假期,三亚·亚特兰蒂斯的营业额已不同程度超过2022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来自餐饮、水世界、水族馆等的非房费收入增速已超过房费;总接待人次约3.7万;平均入住率达97.4%,平均每日房价为2736元。
据三特索道方面介绍,旗下海南项目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4%。另据抽样调查,2023年元旦假期三亚的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0.89%,高端酒店集中的海棠湾、亚龙湾平均入住率已超过90%。
接下来的春节,海南旅游的热度仍将继续高涨。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目前三亚的订单总量已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三亚的春节进港机票均价已超过1900元,同比上涨47%。
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披露,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春运期间预计运输航班1.6万架次,运送旅客273.8万人次。重点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为应对春运期间出行需求,三亚机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航空公司更换宽体机执行航班,并对成都、深圳、哈尔滨等城市的航班进行加密。
“老对手”东南亚或将回归,泰国预测今年将迎500万人次中国游客
在海南旅游热度高涨之际,去年12月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印发,“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之一。1月8日起,出入境新政正式实施,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优化,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多项政策正式发布,也宣告着海南旅游市场的“老对手”——东南亚要回来了。在去年12月26日新政发布后,多个疫情前大热的出境目的地,在2023年春节时段的搜索热度显著增长。携程数据显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位居搜索量增长最快的前十名目的地。春节出境跟团游产品的相关搜索量猛涨6倍。去年12月27日以来,从中国内地用户预订来看,热度攀升最高的跨境航班目的地涵盖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金边等。新加坡签证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环比增幅达123%;马来西亚等国家签证预订环比增长近100%。
其中,泰国旅游市场受到中国旅客青睐。12月27日以来,内地旅客在携程上预订入住时间超20天的酒店订单中,泰国的酒店订单占比达44%。泰国旅游局近日发布预测称,2023年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预计将达到500万人次,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这个数字是27.4万人次。
当地时间1月9日12时17分,出入境新政实施后首架来自中国的航班飞抵曼谷,泰国卫生部、旅游与体育部、交通部联合召开发布会,欢迎中国旅客。据悉,该航班由厦门出发,共搭载269名中国游客。同日,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表示,泰国不再要求入境游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
当前,亚洲多国正“抱团”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马来西亚方面预计,2023年将接待150万至200万中国游客。新加坡相关业者估计,中国旅客的回流将给新加坡全年带来额外的20亿新币收入。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自中国宣布放开入境政策后,泰国等多国大使馆、旅游局均表态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中国旅客的‘回归’对全球任何一个目的地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对于最近的亚洲市场,将起到明显提振作用。”
出境游全面恢复后,谁将率先面对挑战?
过去很长时间内,因地理、气候环境相似,海南与东南亚旅游市场“互为对手”。以泰国为例,在疫情暴发之前,国泰君安曾分析指出,海南和泰国同是热带热门目的地,但体验不同,各有千秋。一方面,泰国的娱乐项目丰富程度胜于海南,旅游资源和可玩项目也相对更优。另一方面,当时泰国购物可选种类多,免税种类、品牌、价格等方面整体优于海南。
此外,过去赴海南旅游与东南亚旅游的成本也有差异。过去,东南亚旅游一直被外界视作“高性价比”选择。2018年,小方报名泰国跟团游,行程共计5天,费用约为3000元人民币;2019年国庆假期,北京居民小冯与朋友两个人自由行前往泰国,共花费7000元人民币左右。还有消费者回忆称,疫情前泰国往返机票为1000多元人民币,若遇上特价机票还更便宜。
“如果我想住海景房又不想花太多钱,就去泰国。”小冯表示,“签证办理比较方便,相对国内人少一些。”而在疫情暴发前,海南旅游在部分游客眼中的印象是“贵”“宰客”,天价海鲜、婚纱拍照欺诈等事件时有传出,旺季机票价格更是高昂。2018年春节,因一场长达7天的大雾,数万名旅客滞留海南一事吸引了大众高度关注。
疫情暴发后,出境游按下“暂停键”,海南成为吸纳出境游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三年,海南旅游市场也迎来了迅猛发展,免税业成为其中代表。过去海南与东南亚市场在免税消费上的差距,得到有力弥补。
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落地,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借势政策红利,海南免税业迎来腾飞。
据统计,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274.79亿元,同比增长103.67%。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494.7亿元,同比增长80%。目前,海南已有6家免税经营主体、离岛免税店数量增至12家,全省离岛免税店经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据海口海关统计,1月1日-1月3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6亿元,同比增长9.7%,购物件数73.9万件,同比增长9.74%。去年10月,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2023年春节,王府井国际免税港也将在海南万宁开业。
“等到出境游全面恢复后,海南旅游市场率先受到挑战的正是离岛免税业。”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免税的消费群体主要为高收入人群。过去三年,海南离岛免税吸纳的多为出境游回流的海外消费,而不是新创造的增量。出境游恢复后,这类人群的消费能力将被吸引至海外。在此背景下,海南离岛免税将由过去垄断性的经营方式,快速转变为面向全球免税店的充分竞争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中国中免为代表的免税企业已在着手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去年8月25日,中国中免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总募资金额约162.36亿港元,拟将全球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中的约22%或34.94亿港元,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其中,8.1%或12.81亿港元将用于开设约6家海外市内免税店。目标主要涵盖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内免税店的网络,还包括在大型交通枢纽及市中心等地区开设海外市内免税店,目前物色的地点包括日本、斯里兰卡及老挝。
“出境游恢复后,海南离岛免税要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那么海南一定要快速转变角色,包括销售策略、打折力度,都要去和国际对标。免税店竞争的关键之一在于价格,如果免税品的价格能做到比海外免税店还要低,那么它依然能成为支撑海南旅游的支柱。”周鸣岐表示。
“娱”在海南,如何实现差异化?
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确定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披露,截至去年10月,海南共有84个A级景区,其中6个5A级景区,33个4A级景区。
海南酒店业发展同样迅速。截至2021年年底,海南省有各类住宿企业6800余家,床位数49.17万个。正式评定的星级旅游酒店126家,其中五星级22家,四星级41家。未被评定星级的准星级以上酒店约560家,公寓酒店约260余家,各类乡村民宿1500余家。
据迈点研究院统计,当前海南省住宿企业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两市,占市场体量超过60%。海南省民宿占酒店市场体量三成左右,主要分布于三亚、海口和儋州三个地区。
在此背景下,有游客直言:“三亚就是玩酒店的。”而这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海南休闲度假领域的短板。
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娱”是重要环节。针对海南好不好玩的问题,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中,有不少消费者分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海南旅游的关键在于酒店,有消费者表示:“我挺喜欢去三亚,海棠湾找家酒店待上三四天,安安静静,很舒服。”另一种则认为游乐项目较少,难以满足体验,例如有消费者称“好多人说的好玩,是可以拍很多照片,但我并不觉得这种就是好玩。”
小胡表示,她去海南旅游时,主要的休闲活动便是在海边散步,或是在市区里“逛吃”,提及“娱”,小胡觉得当地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海南高端酒店云集,本身就是中国最成熟、最大的度假目的地,但海南的旅游产品还是有一些缺乏的,比如说住宿产品很多,娱乐产品很少。三亚·亚特兰蒂斯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品牌因素以外,其内容也比较丰富,有水族馆、水世界、演艺中心等,能够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周鸣岐表示。在他看来,海南接下来首先要做的,是将其“娱”这一方面给做起来。
去年2月,《关于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发布,将旋转木马、秋千和旋转平台,过山车,水上乘骑游乐设施,水上乐园娱乐设备等8项商品纳入清单,也引发了外界对海南主题公园建设的展望。
对于“娱”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项目,海昌海洋公园的策略或能反映出此类大型项目在海南要应对的挑战。2019年,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开业,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而是带有游乐设施的开放式街区。海昌海洋公园方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海南这样的气候和环境下,封闭式的园区难以让游客获得良好的休闲感受。此外,三亚的旅游发展方向并非大客流,而海洋公园的运营必须依靠大客流。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三亚旅游淡旺季明显,淡季内三亚项目的游客可能会减少很多。尽管把物业租出去可以回笼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盈利,但这种模式之下,项目本身的规模可能就不是很大,因为规模大的话也需要很高的运营成本。”
不过,当前海南也在积极发展各类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例如去年7月,《海南省游艇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印发,提出到2025年,海南游艇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游艇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国际知名游艇品牌逐渐进驻海南,游艇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游艇消费成为城市消费新增长点等目标。
眼下,出境游全面恢复仍有待时日,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南应抓住机遇打造自身优势。 “海南应加大招商引资,在整个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布局更多优秀项目,通过例如海上游乐中心、邮轮游艇等项目,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实现与东南亚市场的差异化,展开更长远的布局,才能保证海南旅游的长盛不衰。” 周鸣岐表示。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